網傳方正鋼鐵的武珣在微信中最早爆料:環保部新的限產總體方案把空氣質量改良指標從5%下調到3%了,限產50%或30%的指標也取締了 此前26+2取暖季文件預計有所修正。
新浪財經訊 9月11日,放開限產傳聞持續發酵,黑色系全面暴跌,A股相關板塊也跌幅居前,據華爾街見聞稱,行動方案尚未正式發布,正在制定中,但具體的內容和指標現在還不能確定。未來確實有較大可能取消了限產比例規定,目前生態環境部對限產的規定從11月15號開始,地方政府對此有裁量權限。瀝青再上一個交易日尾盤漲停后,今日也沒能保持住強勢,幾乎跌回原點。
今日重點關注:前一交易日大豆期貨漲停后,今日沒像瀝青一樣出現大幅回撤,而是保持高位橫盤。大豆遠月1905合約更是強勢,收盤漲幅2.15%。相關品種豆粕,豆粕1905與主力合約與出現近400點價差,同樣與大豆1905合約價差更大,近期可能出現跨品種套利機會,可以密切關注。
霜凍引發減產傳聞 大豆掀起天氣行情
蘋果期貨因減產傳聞接近翻倍的走勢令市場矚目,同樣的減產傳聞也開始在大豆市場蔓延。分析人士指出,市場確實是在炒作早霜,但實際影響并不大。市場都知道,黑龍江東部的農墾系統才是國產豆的真正主產區;此外受凍害不意味著絕收,但短期內炒作行情恐不會結束。
霜凍來襲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近期在冷空氣持續影響下,北方秋意顯現,早晚變得更加寒涼。監測顯示,9日早晨,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的氣溫都只有個位數,尤其是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一帶最低氣溫都不足0℃。哈爾濱、長春最低氣溫也都在5℃上下,就連北京也只有15.8℃,涼意明顯加重。
受此消息提振,9月10日,豆一期貨漲停,漲幅為4.99%或181元/噸,收報3809元/噸。豆二期貨也跟隨上漲,主力1905合約上漲1.36%,收報3273元/噸。
青島期貨公司農產品分析師李青表示,受近日冷空氣影響,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降溫明顯,當地大豆產區遭遇早霜。適逢當地大豆鼓粒中后期,呼倫貝爾霜凍導致大豆葉片受損嚴重,基本失去活性,大豆莖葉營養成分向籽粒轉化受限,百粒重降低,產量削減在所難免。
盛達期貨研究院副院長孟金輝表示,市場確實是在炒作早霜,但實際影響并不大。“市場都知道,黑龍江東部的農墾系統才是國產豆的真正主產區;此外受凍害不意味著絕收。”
波段性做多
據李青介紹,2017年,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共計播種大豆66公頃,產出110萬噸,僅占全國大豆產量的7.56%。相比黑龍江省大豆產量占比42.34%仍具有較大差距。
“此外,根據最新天氣預報顯示,本月中旬過后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再度增強,中東部都會迎來升溫,東北一帶白天氣溫或重回20℃以上(夜間最低氣溫也將重回15℃),或將緩解早霜對大豆的不利影響。”李青說。
考慮到距離我國國產豆最終定產仍有一段時間,內蒙古等地大豆單產水平仍需進一步觀察,李青建議,國產豆高位多單或可及時兌現盈利,風險偏好性投資者波段性做多為主。
“不過資金炒作的邏輯是,貿易問題導致國內大豆和豆粕作為蛋白源的缺乏。技術上看,1901合約有效突破233日年線,預計在年線上會運行一段時期。應該不會短期內就結束炒作行情。”孟金輝說。
青島期貨公司分析師侯芝芳表示,預期與現實勾勒四季度豆類價格演繹之路。預期一部分是三季度事件的延續,諸如貿易形勢、非洲豬瘟疫情等,這些事件對于市場是一個長期的影響因子。另一部分是季節性規律引發的預期,諸如馬棕油迎來減產季以及春節前油脂消費進入旺季等,四季度現實情況是否與預期一致便形成了四季度的價格演繹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