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國內鄭糖價格1901合約大致一直在4850-5150這個區間來回震蕩,盡管波動劇烈,但是并沒有走出一個明確的方向,但是最近兩天突然出現了大陽線的拉漲。上周臺風“山竹”襲擊兩廣的時候,確實讓市場再度開始關注白糖,而最近兩天現貨市場的供應緊張也為多頭增加了砝碼,那么白糖反彈的時候到來了嗎?
目前的時間點是中秋和國慶之間的間隙,這個時候并不是消費旺季,因為白糖作為最初消費源必定是節日之前就已經完成備貨,9月份開始主消費品的配貨就已經結束,更何況是雙節之間。但是通過對廣西報價集團的銷售情況了解,我們可以得到近期確實走貨不少,不少集團都出現了清庫的情況。從倉單的流出也體現出陳糖庫存的消耗速度,陜西西瑞倉單最近一直在排隊提貨,因為這是目前全國最便宜的糖源,因此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
歸根到底還是大的供應端出現了短期的錯配。由于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商品,因此在今年6月份以后,全國市場進入了完全的純銷售期,除了消化當年庫存以外,糖源主要來自于進口糖。但是從8月1日開始,配額外關稅的過度優惠政策被取消,所有進口來源國統一征收90%的關稅。這大大提高了進口成本,進口來源國從分散多元化再度轉向泰國、巴西糖,8月份我國僅進口15萬噸糖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而更為重要的在于9月上旬,原糖的這波上漲導致國內外價差大幅收窄,一度配額外進口利潤消失無幾,因此9月進口量肯定也不會多,這導致了國內糖源的走俏。
此外,同樣遭到沖擊的還有走私糖,內外價差的大幅收窄,也使得其走私利潤的大幅萎縮,導致走私成本的增加從而增加了販賣風險。從泰國出口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最近兩個月的進口量下降的很快,相反緬甸上升的很快。而單9月份沿海地區抓獲走私的報導幾乎隔三差五就會發生,不過滇緬邊境的關卡又比較嚴實,賣家實際上并不太好出貨。
正因為如此,階段性的供應緊張造成了鄭糖價格的上漲。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糖價已經脫離底部轉折向上了。當鄭糖的上漲或者原糖下挫造成內外價差再度擴大到比較舒服的合理區間范圍內時,進口糖、走私糖又將繼續進來,而隨著新糖的陸續上市,特別是11月份廣西糖的開榨,這種緊張的氛圍很快就又會煙消云散。
由于我國是食糖進口大國,無法通過自給自足來滿足食糖消費,因此還是要看國際市場臉色。巴西和歐盟的減產在原糖9月上旬的這波反彈中已經有比較明顯的體現。而事實上巴西的減產預期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經被多家機構給預料到了,目前巴西中南部壓榨已經到了最后一個階段,因此繼續壓縮產量的可能性比較低,最終產量可能不到3000萬噸。
全球產量的關鍵點還是在于印度。二季度各家機構包括印度當地對18/19年度印度的產量預估是增長100-200萬噸。而隨著季風雨不足的影響以及增加乙醇用蔗的使用,最終的產量可能不及預期。但是由于印度17/18榨季本身就已經是爆炸式的增長,因此即便最終產量略低于去年,其最終無法消化的庫存量最終可能還將超過1500萬噸。印度9月26日推出新一輪的450億盧比的刺激政策,包括擴大蔗農補貼從55盧比提高至138.8盧比/噸,以及按照距離對糖廠的1000-3000盧比/噸的三個檔次的補貼,并正式提出18/19年度出口500萬噸的指標。17/18年度印度政府原計劃出口200萬噸,最終僅僅出口50萬噸,不得已延期到年底,這對國際市場的壓力也向后推移。因此,在全球供應壓力下,當前階段性上漲并不能看做是下跌的終結,僅僅只能看做反彈而不是反轉,只有當印度的庫存有較明顯的消化后,糖價才可能重回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