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以來市場對于舊裝置復產存在較高預期,年初一度認為騰龍芳烴的PX160萬噸裝置會在二季度末逐步服產,之后會將剩余沒復產的150萬噸的PTA裝置一同開出,但實際最終復產到年末都尚未實現。供應明顯低于預期,而需求明顯高于預期,由于供需結構的逆轉,基差波動率顯著大于絕對價格,由于流動性的極度缺乏,遠月貼水達到了不可思議的位置,期現價差在8月甚至達到了盤面貼水現貨1800元的水平。對于這樣的情況,縱然供應端的極度缺乏彈性會導致現貨的價格高企,流動性短缺,但如若沒有供應商人為挺價,我想這樣的大貼水是沒有辦法從基本面的角度解釋。不過,最終本輪行情的終結,也是伴隨著期現價差的大幅收斂,轟轟烈烈的落幕,留給市場的啟發我想不僅僅是基本面上的一星半點的解釋,能夠說的清楚。
盡管1季度福海創的裝置存在一定程度上負荷滿開的預期,以及四川晟達也有在二季度開車的打算,但實際從原料 PX供應的角度講,騰龍芳烴的PX究竟是開80萬還是160萬噸,目前仍是未知數,而四川晟達的PTA裝置地處偏遠的西南地區,PX的供應需要和重慶蓬威共同尋求彭州石化的支持,但裝置產能有限,如果兩套都要開,就需要額外買進口PX,運輸較為不便。因此,即使開車,在實際有效供應上也會打一定的折扣。
此外,新鳳鳴的PTA新裝置預計是2019年年末投產,至于現有裝置的開工負荷,在剔除出長期停車的345萬噸裝置后,行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9成,未來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較為有限,所以2019年的PTA增量最多在250萬噸左右。至于出口方面,隨著PTA 期貨的國際化已經正式開啟,對于大廠來說一定會進一步拓展出口的渠道,為海外更多想參與中國PTA期貨的境外投資者提供服務,這樣出口量有望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