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 24 日消息,11 月份,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向好態勢,質量效益繼續提升。秋冬種生產穩中調優,畜禽養殖效益向好,農業農村穩的基本面沒有變。非洲豬瘟疫情總體可控,生豬存欄量環比下降 0.7%,同比下降 2.9%,豬糧比為 6.74:1,每頭商品肥豬盈利 200 元左右;禽蛋禽肉和牛羊肉產銷兩旺,養殖效益較好;水產品減量成效顯現,1-11 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同比減少 1%。
前文談及 12 月 27 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規范生豬及生豬產品調運活動的通知》,但調運新規后,疫情省份生豬仍禁止出省,屠宰產能不足使得疫情主產區仍將供給過剩,而在環保和土地限制下,南方地區也不具備補欄母豬和擴產能的基礎,因此調運新規并未改變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矛盾。
受政策影響最直接的是跨省調運量: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在非洲豬瘟發生以前,全國周度生豬跨省調運量基本在 200 萬頭左右,9 月中旬降至 70 萬頭左右,11 月后銳減至 4 萬頭左右。
而當前全國生豬禁止跨省調運區域明顯大于 9 月中旬,新規無法改變主產省生豬無法調運出省的局面,也難以恢復到 9 月的 70 萬頭水平。而筆者最終的判斷是:政策新規主要是扶植大型企業,充其量最多是產能轉移,邊際改善十分有限。對補欄情緒,產能淘汰沒有實質性改善。消化壓欄豬,還可能造成短期減少需求。繼而推斷出,對于期貨原材料市場沒改善,但利好股票,適合做多養殖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