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貨行情今日,全國主要地區豬價穩中上漲為主,不過北京、河南等地有 0.1-0.2 元/千克的下跌。總體來看,北方漲價形勢不及南方。今日主要產區均價在 27.82 元/千克,較昨日漲 0.06 元;銷區均價 28.81 元/千克,較昨日漲 0.17 元。節日臨近,需求堅挺,為保障市場供應,政府將投放部分儲備肉,或對市場有一定的平抑。
二、基本面數據1、農業農村部顯示,7 月份,我國 400 個監測縣能繁母豬存欄 2165 萬頭,同比下降 31.9%(上月為-26.7%),環比下降 8.9%(上月為-5%);生豬存欄 21932 萬頭,同比下降 32.2%(上月為-25.8%),環比下降 9.4%(上月為-5.1%)。 2、商務部顯示,7 月份,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生豬 1730.34 萬頭,環比減少 1.6%,同比減少 11.3%。 3、農業農村部顯示,1-7 月,我國畜產品進口 199.2 億美元,同比增 17.6%;出口 37.9 億美元,減 5.6%;貿易逆差 161.3 億美元,增 24.8%。其中,豬肉進口 100.1 萬噸,增 36.0%;豬雜碎進口 66.1 萬噸,增 10.2%;牛肉進口 85.0 萬噸,增 57.5%;羊肉進口 24.3 萬噸,增 19.2%;奶粉進口 88.2 萬噸,增 24.9%。
三、市場信息 1. 2019 年 7 月 17 日,農業農村部就今年上半年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等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去年 10 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的 400 個縣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達到 5.9%,已經超過了 5%的預警線,之后降幅逐月擴大,6 月份也就是上個月,同比的降幅達到 26.7%,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大約需要 10 個月的時間,去年 10 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導致今年 6、7 月份開始,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顯現,價格持續上漲。預計下半年豬肉供需關系進一步趨緊,豬價繼續上漲壓力較大,但由于禽肉、雞蛋、牛奶等畜禽產品產量增加,消費結構調整加快,加之進口豬肉及其制品數量也有所增長,肉類市場供給總體有保障。 2. 國家統計局 10 日發布數據顯示,8 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 2.8%,漲幅與上月相同,也是連續 6 個月處于“2 時代”。其中,豬肉價格上漲 46.7%,影響 CPI 上漲約 1.08 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 24.0%,漲幅回落 15.1 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 0.8%,影響 CPI 下降約 0.02 個百分點,為同比連續上漲 18 個月后首次轉降。 3. 上海:雙節臨近,在豬肉價格高企的情況下,滬市場除了保證正常的豬肉供應之外,積極與牛肉、禽類、水產類供應企業溝通,加大其他肉類產品的供應。通過增加家禽、牛肉和水產方面的促銷頻率,引導消費購買其他肉類產品。
四、綜合分析目前,市場重心已轉到保供給上面,上到中央各級部門,下到各省市相關企業機構,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穩市措施和通知出臺,真可謂舉全社會之力,保障百姓的豬肉消費。但因生豬養殖存在較長的周期,遠水難解近渴,短期來看,中秋節臨近,需求將再次啟動,同時天氣轉涼,豬肉消費量將逐漸增加,短期調整后,豬價再度上行,但在政府干預的情況下,漲勢或較前期放緩。后期重點關注各地區生豬產能恢復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