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期待的伯南克講話塵埃落定之后,美國股市商品聯袂跳水,作為安全資產的貴金屬也不例外。美國削減QE意味著美元實際利率將進一步攀升,美元強勢周期還將延續。對于依賴政策支持的實體經濟、過度投機的股市和溫和反彈的大宗商品而言,資金成本上升將給商品市場帶來新一輪的去金融化風險。建立在低利率環境下投機活動也將會熄火,股市擠泡沫式的下跌和中國匯豐PMI跌破50的枯榮分水嶺會對商品下跌起到疊加作用,日經指數大跌就是前兆。
走勢分化 股指先行跳水
5月份,全球虛擬經濟(股市)異常繁榮,而大宗商品市場走勢整體偏弱。資金偏好,品種估值以及基本面差異導致商品內部走勢分化也較為明顯。作為安全資產的金銀價格再續4月份跌勢,作為風險類的商品漲跌也不同步,除了銅、豆粕、菜粕和玻璃反彈較為強勁外,其他品種表現平平。另外,商品市場還呈現“內弱外強”格局。
5月22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證詞中表示在未來幾個月考慮削減QE規模之后,股市率先跳水。5月23日,亞洲市場的反應就相對激烈,日經225指數暴跌7.32%,香港恒生指數跌幅也逼近3%。股指之所以先行跳水,在于低利率和超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制造股市的逐利泡沫。
中國期貨市場表現也較為明顯。5月23日滬金屬跳空低開,盤中繼續弱勢下行,滬銅1309合約跌幅達到2.11%。而前幾個交易日比較強勢的橡膠、焦煤、焦炭、塑料和玻璃等能源化工品沒能延續強勢,其中滬膠主力合約跌停,而玻璃和塑料跌幅超過2%。在原油帶動下的豆油、棕櫚油也沒能突破重要壓力位而回落。唯獨豆粕表現還相對堅挺,由于豆粕這個品種的特殊性,盡管豬周期進入需求下滑的周期,但資金的投機行為扭曲了正常的市場反應。
商品啟動新一輪去金融化
5月22日,市場關注的伯南克國會證詞證實了市場此前的擔憂——削減QE。削減QE意味著美聯儲貨幣寬松已經達到極限,未來方向是逐步退出非常規寬松,雖然貨幣政策不會立馬轉向,但實際利率攀升以及“印鈔機”的減速,這意味著未來全球面臨美元融資成本上升的問題,從而新一輪去金融化在啟動。
而日本超級寬松的政策也因美聯儲削減QE而帶來額外的風險,日本股市在3月份開始持續暴漲,日元持續貶值,寬松導致大量日本資金流向股市。
削減QE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宗商品特別是工業品進一步去金融化。統計發現,自1994年1月3日至2013年5月22日,衡量商品價格的CRB指數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相關的為-0.45,這意味著自去年12月份美國實際利率觸底回升之后,大宗商品就步入了去金融化的周期。
其次,通過匯率來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由于美國實際利率回升,這意味著美元內在價值升值,從而美元兌其他貨幣會出現升值(兌人民幣除外),而美元的進一步攀升會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下跌。
再次,資本流動性影響商品價格。2013年至今,國際資金已經從商品市場和國債市場流出,而高收益的股市及垃圾債受到資金追捧,一旦削減QE意味著實際利率上升,那么需要更高的收益率來對沖正在增加的資金成本,一旦沒法對沖,這將遏制資金的投機活動,從而商品頭寸或者股票頭寸面臨削減或者清倉的風險。
最后,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削減QE和其他貨幣收緊一樣,伴隨資金成本的上升,那么意味著實體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大增。美國房地產復蘇收益率抵押貸款利率的低廉,而實際利率正進一步走高,這可能使得目前房地產復蘇夭折。收益率低利率的股市的財富效應也會逆轉,因此,通過財富效應獲得的經濟消費驅動式復蘇也將弱化,且歐洲已經平靜的債務風險又將因融資成本上升而復燃。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在獲取美元融資成本上升之際,還面臨著國際資金又可能回流美國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