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銀行“壟斷”局面將終結
隨著洲際交易所(ICE)被確定為新的倫敦黃金定價機制的管理者,以往倫敦市場貴金屬定價權被少數銀行掌控的局面,被三大交易所分別管理所取代。
11月7日,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宣布,ICE為倫敦黃金基準價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新的黃金定價機制被命名為LBMA黃金價格(LBMA Gold Price),將取代現有的倫敦黃金定盤價(London Gold Fixing)。新機制最快在明年一季度開始實施。
依照ICE發布的公告,其下屬的基準管理機構(IBA)作為LBMA黃金價格的管理者,將采用實物交收的電子化競價交易模式,并可接受美元、歐元、英鎊報價。未來倫敦黃金基準價格的買賣報價將實時對外發布,且價格將實現每30秒更新一次。同時,IBA將利用ICE的WebICE電子平臺,為直接參與者及相關客戶提供實時訂單管理服務。
倫敦黃金基準價新機制的確立,標志著已持續95年的倫敦金定盤價的終結。自1919年起,倫敦黃金市場就由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五家銀行進行定價。不過,近年來業界對倫敦金定盤價受到人為操縱的質疑聲不斷,監管機構也對此進行調查。德意志銀行今年8月退出該定價體系后,舊有的倫敦金定價機制難以為繼,新定價機制的制定被提上日程。
“倫敦黃金定價機制的改革,朝著更加公開、透明、市場化的方向推進。”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李寧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這改變了以往由銀行等大機構壟斷定價的模式,有助于重塑倫敦金定價模式的市場地位,也將增強黃金市場的透明度和吸引力,使更多投資者有興趣參與黃金市場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倫敦黃金新定價機制的確定,也標志著倫敦市場舊有的一系列貴金屬定價體系改革告一段落。今年8月,CME和路透湯森獲得了新的白銀定價機制的管理權,10月港交所旗下的LME獲得倫敦鉑金、鈀金定價機制的管理權,加上此次倫敦金定價管理權被ICE拿下,以往倫敦市場貴金屬定價權被少數大型銀行掌控的局面,被三大交易所分別管理所取代。
“這種分而治之的改革結果,體現了LBMA在貴金屬定價體系改革中的某種微妙平衡。”國內某大型貿易商貴金屬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分量最重的黃金定價管理權被ICE拿下,有助于ICE拓展在貴金屬交易市場中的影響力,“而從實際交易和貿易角度看,這樣分而治之的定價管理模式增加了交易成本,投資者和貿易商還需要時間適應”。
作為全球黃金市場交易重要參考的倫敦金定盤價,其機制改革對國內黃金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對此,李寧認為影響不大。根據其此前做過的內外盤市場相關性定量分析,外盤金價雖然會引導國內金價走勢,但尚未起到主導作用。某大型商業銀行貴金屬交易部門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倫敦金定盤價對國內市場只有參考作用,但對于定盤價機制改革的后續影響還應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