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同比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至此,CPI從4月以來已經延續4個月出現了回落,但面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7月CPI將是年內低點。值得注意的是CPI環比已經悄然出現拐點,由6月的-0.6回升為0.1,這也驗證著我們的觀點。
 7月CPI的特征依舊是食品項中菜肉雙下滑在引導CPI下降。從食品類中各品種對CPI的影響來看,鮮菜和豬肉仍值得關注,而其他各食品分項對CPI的貢獻度則變化不大。7月鮮菜對CPI的貢獻度為0.21,較上月的貢獻度0.3繼續回落;豬肉對CPI的貢獻度則由上月的-0.43繼續下滑至-0.71。 雖然鮮菜對7月CPI仍是下拉的作用,但近期國內各省持續暴雨對正常蔬菜的生產及供應還是產生了一些影響,表現在農業部發布的"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自7月以來一直上行,并拉動整體"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也保持上行。蔬菜價格的環比也由6月的-15.2回升至0.2。從我們編制的蔬菜價格指數來看,經歷6月的大幅下滑之后,7月該指數也開始悄然掉頭向上。因此,預計后續蔬菜價格對CPI的向下作用將會逐步減弱,通脹形勢暗藏隱患。 7月正處炎熱的夏季,且是豬肉的傳統消費淡季,這奠定了豬肉價格下滑的基礎。但從關鍵的豬糧比數據來看,發改委8月1日數據顯示豬糧比跌至5。7,延續前幾個月低于生豬價格盈虧平衡點6的狀態,養殖戶面臨虧損,國家近期開始收儲凍豬肉以維持豬肉價格穩定并保障養殖戶利益。加之豬肉價格的季節性規律一般是7,8月份開始逐步回升,因此,豬肉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將不可維續,豬肉對CPI的下拉作用也近尾聲。
  近期美國干旱天氣持續影響玉米和大豆未來的產量,這將在未來對我國造成不可避免的輸入性通脹。作為全球第一大豆進口國,美國大豆的減產以及隨之導致的價格飛漲將在后續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大豆消費價格;而玉米作為雞、豬主要的飼料,也將推升我國下半年的通脹水平。此外,從CPI的周期來看,8月將重新進入上升通道。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8月我們將重新迎來新通脹周期的拐點,四季度的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除卻上述因素之外,我們還面對著經濟發展中日益上漲的勞動力價格,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將拉動CPI上升。無論是今后將成為常態的世界性糧食短缺,還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都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對通脹水平的容忍度。在此背景下,下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多地依靠數量型工具如降準,價格型工具如降息將會慎之又慎,降息的頻率也會降低。隨著公開市場操作8月及9月流動性的干涸及近期逆回購的到期,降準的腳步也漸行漸近,預計央行很可能在8月和9月進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