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披露,繼10月份新增27.5億QFII額度后,11月份11家境外投資機構共計獲批24.75億美元QFII額度。由此,外匯局已經累計批復165家QFII機構總計360.43億美元的QFII額度。
在11月份新增的7家境外合格投資機構中,卡塔爾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獲批10億美元的投資額度,總獲批投資額度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挪威中央銀行、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并列第一。
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QFII制度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國家和地區,實現有序、穩妥開放證券市場的特殊通道。
業內人士指出,QFII額度的獲批增速,一方面反映出境外投資機構對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國管理層的自信,逐漸放松的資本管制將對國內證券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臺灣、韓國等地的經驗表明,引入QFII機制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巨幅波動,熱衷投資績優股、重視上市公司分紅、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的理性投資理念開始盛行,投機行為有所減少。
“因此,通過引進QFII機制,吸引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證券市場,將有利于投資價值回歸理性。”業內人士指出。
因此近期QFII審批加速與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的低迷與投機盛行不無關系。
相對于QFII獲批額度的快速增加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審批則增長相對較慢,11月份,僅中信信托一家境內機構投資者獲得3.5億美元的額度審批。截至11月31日,已經獲批的QDII額度共計866.47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