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位接近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處獲悉,規范A股和期貨市場程序化交易的相關監管規則目前暫停出臺。“去年年底征求意見后,就沒下文了,已經擱置。”一位公募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
“在征求意見期間,收集上來的認為該監管辦法趨于嚴格的反饋較多。目前正在進一步考量中,推出時間并未確定。”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表示,新任證監會主席履職后,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場恢復上,法制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首要工作,而去年對程序化交易的功過定論也有一定的偏頗,故這項工作暫緩了。
而隨著嚴政的擱置,高頻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等交易方式和業務也由收緊轉為正常運行。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去年受監管政策影響,不少券商的程序化相關業務有所收縮,“去年下半年,好幾個券商開發的量化交易產品,已經收了客戶定金,都把錢退回去了。”某券商金融工程部門老總此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但目前,已恢復正常。“市場上可以做高頻交易,不受約束,跟以前一樣做”,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去年夏天A股市場的股災,使得監管層一度定性程序化交易“具有助長助跌作用”,并將其納入監管的重要領域。去年10月,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滬深交易所、中金所、上期所、鄭商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也相繼發布實施細則的公開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于去年11月結束。至今已逾六個月,遠遠超出監管規則無特殊情況從征求意見到出臺兩個月的慣例。
“按慣例,證監會推出監管規則,一般進行一個月左右的征求意見,此后再有一個月對收集的意見進行匯總,相應做調整,就可正式推出。”上述公募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此次遲而未推應是有其他考慮。
據界面新聞記者此前了解,上述監管規則限定諸多,較為嚴苛,業內人士對此意見頗多。證券、期貨公司也面臨操作和技術上難以實施的問題。
比如,管理辦法要求,證券期貨公司建立起程序化交易指令計算機審核系統,自動阻止申報價格及數量異常的指令直接進入證券期貨交易所主機。除此之外,證券期貨公司還要對相關異常指令進行人工復核。對程序化交易指令審核就要求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柜臺具有相應的風控功能。但目前券商所用的經紀業務柜臺,都只具備簡單的驗資驗券功能,并不具備風控功能。使得操作上困難重重。
管理辦法還要求,證券期貨公司對程序化交易者的信息進行申報、備案、和核查。也未必好施行。一方面是,程序化交易者使用的軟件,軟件具有知識產權保護,證券期貨公司并沒有權利要求其公開源代碼。軟件的升級變更備案,也難以真正的施行。二是,存在冒名頂替的可能性。
另外,征求意見稿的限定,使得高頻交易策略基本失去了操作的可能。
“如果新政策實施,將會倒退很大一步。國內本來已經是毫秒級別的,現在可能慢到秒級別的了。”上述市場人士此前對界面新聞記者稱。
A股市場出現程序化交易的時間并不長,這表現為一方面是國內程序化交易的水平和國外差異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尚在起步階段,也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則對其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