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即2012年“一號文件”中闡述2012年農業農村工作主旨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青島期貨開戶文件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六條:1、加大青島期貨公司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2、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3、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4、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5、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6、提高青島期貨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從“一號文件”主題內容的變化來看,中央農業政策的主要關注點逐步從“促農民增收”、“保糧食供應”等基礎性、總量問題逐步轉向“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城鄉統籌發展”等結構性、效率問題。而針對農業科技這個關鍵詞,2005年的“一號文件”則首次提出,而在2010年的“一號文件”中具體明確指出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良種培育上,今年的“一號文件”則進一步聚焦農業科技,其中重點強調了青島期貨開戶抓好種業科技創新。
那國家為何會把科技創新的重點放在種業創新上呢?這是由中國、國外糧食生產和需求的特點決定的。
1、糧食對外依賴程度上升,長期供給不樂觀。
中國糧食進口依賴程度上升:以“凈進口/總消費量”來衡量進口依賴程度,2000年前后,中國三大原糧凈出口量在1000萬噸左右。此后,由于養殖規模增加帶動玉米飼料原糧需求增長等原因,中國三大原糧凈出口持續下降,2009年首次轉為凈進口,預計2011年中國三大原糧凈進口1302萬噸“凈進口/總消費量”為2.8%,其中玉米凈進1031口萬噸,占三大原糧凈進口量的79%。長期來看,中國糧食產量仍將居于高位,但隨著下游青島期貨開戶需求增加,青島期貨開戶需求增速將持續大于產量增速,中國糧食長期供給偏緊。
2、耕地資源有限情況下要保障農產品供給,良種育培技術創新將成為突破口。
一直以來,中國在制定農業政策的時候,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是一項政治任務,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安全就是糧食安全。同時,由于中國農產品生產的面積,在耕地一定的情況下,未來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要想提高中國農產品供給能力,就必須從提高農作物的單產入手。種子是決定農作物單產的核心,良種的研發顯得尤其重要。同時,讓種子充分發揮優勢的作物生長環境,栽培模式等培育技術也是非常重要。
無論是政治需要,還是業務本身的特點,種業科技創新必然要成為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
從青島期貨開戶市場角度來說,今年“一號文件”的出臺對于二級市場種子板塊來說屬于實質性中長期政策利好,未來國家有望在財政、金融、稅收各方面出臺具體的扶持和優惠措施。種子類上市公司有望迎來中長期表現機會。
由于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涉及到農業的各個領域,總體各個子板塊都會有一定表現,以Wind系統中農業指數作為“一號文件”受益板塊的代表指數,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青島期貨開戶數據顯示直接受益板塊在2月份(無論身處牛市或熊市)都取得了絕對正收益,而恰逢最受益的種子板塊1月份跟隨大盤出現了補跌行情,2月份則有望顯著跑贏大盤。目前正處于2月初,建議青島期貨開戶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本月“中央一號”文件主題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