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元兇是誰?
有輿論認為期指惡意做空是近期市場下跌的主因。昨晚證監會表示,將對涉嫌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在這一敏感時點,證監會的表態可謂及時必要。要給市場以信心,對當前股指期貨的一些傳言就需盡快澄清。
伴隨本輪股市大跌,期指市場頻頻出現巨大賣盤,三大期指特別是中證500期指1507合約頻觸跌停,引發市場高度關切。一些專家分析,中證500指數成分股多數是中小盤股票,本輪牛市中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漲幅巨大,一旦漲勢結束,調整空間也會很大,市場看空預期較強可能是中證500股指期貨近期貼水較大的原因之一。另外中證500股指期貨上市時間較短,相關套利者缺乏歷史數據參考,市場糾偏力量還不夠強。目前中證500股指期貨是目前三個股指期貨品種中持倉量最小的,昨日盤后總持倉僅2.79萬手,持倉保證金僅80多億元,過低的持倉量,難免會造成短期價格的偏離。
國內股指期貨上市5年多來,圍繞股指期貨對股市的影響,爭論一直沒有停息。我們追朔到股指期貨上市前的2008年1月14日,上證指數從5500點附近開始下跌,10個交易日跌去了約1100點。如今上證指數從5175點下跌,截至昨日的13個交易日中下跌了1200多點。兩次情形幾分相似,只不過這次多了股指期貨工具。
應該看到,在股市下跌風險較大時,機構投資者可以進行套期保值,而不用賣出質優的股票。從這個角度看,股指期貨確能降低股市的波動。統計數據也顯示,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后的五年內,A股漲跌超過2%的天數下降了50%以上,波動率下降了11%。
目前國內期指市場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股指期貨的開戶門檻、合約價值較高,使得許多中小投資者難以像機構投資者那樣利用其避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在股市“T+1”的交易機制下,中小投資者參與不了股指期貨,也就無法規避買入股票當天的市場風險。這種期現投資結構的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指期貨功能的發揮。
當前,針對通過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徹查并予以嚴厲打擊。其目的,也正是為了消除其中隱患,促進股指期貨的健康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