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昨日對股指期貨品種交易細則進行調整的消息,一時間令市場群起躁動,加之近期多位學者呼吁放開期指限制,市場誤以為期指很快將恢復常態化管理。然而,實際情況和預期落差很大,此次期指規則調整僅為配合熔斷制度,各項限制放開暫無時間表。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修訂版)經中國證監會審議批準,予以發布。修訂版的交易細則自2016年1月1日起實行,主要調整包括:交易時間改為上午9:00-11:30,下午13:00-15:00;調整漲跌停板,由10%改為7%,并實行兩級熔斷機制,分別為5%和7%閥值熔斷。
“中金所這次規則調整實際只是為了配合全市場的熔斷機制,目前的限制措施仍將繼續執行,還沒有聽到任何有關放開的說法。”有接近交易所的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市場有部分人士將規則調整解讀為實際執行,其實是一種誤讀。“修訂后的交易細則里提到,股指期貨最低交易保證金為8%,滬深300投機單邊持倉限額5000手,上證50、中證500合約為1200手,有些人就以為明年市場限制放開,這是明顯的誤讀,其實這部分規則其實和以前一樣,和實際執行中的各項管控措施無關。”業內人士指出。
中金所官方微信及微博今日也進行了澄清。中金所稱,本次規則修訂僅調整了熔斷制度相關內容,其他交易規則沒有改變。目前執行的交易保證金標準和日內開倉限制等沒有變化。
7月以來,中金所采取了包括調高交易保證金、提高手續費、調低日內開倉量限制標準等一系列嚴格管控措施。此后股指期貨成交量明顯下降,投機期指的成交受到抑制,同時,業內有關放開股指期貨限制的呼聲始終不斷。
日前召開的第11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特別提及,此次股市異常波動,各方對股指期貨爭論比較多,希望市場各方加強對股指期貨功能作用的研究評估,以利于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股指期貨的作用,遏制過度投機,發揮好股指期貨管理風險、價格發現的正常功能。多位學者也呼吁,應從國家戰略、風險管理等角度為出發點,以市場化的手段來管理市場,股指期貨市場應盡快恢復到常態中來。
就此消息,行業內解讀有所分歧。部分人士認為這是監管層為放開股指期貨限制吹風,也有一些人士做中性解讀。實際情況可能更接近后者,“加強對股指期貨功能作用的研究評估,說明監管層對期指尚未定性,談放開限制顯然為時過早。”某機構人士表示,從他了解的情況看,中金所對于放開期指限制并不著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