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滬銅價格上破前期整理區間,連創新高。我們認為短期在國內宏觀面偏暖、房地產市場回暖的推動下,銅價仍存上探的可能,但供給過剩、高庫存等將使價格中長期承壓。
貨幣政策趨松,市場獲得流動性支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0%,低于1月0.4個百分點,已經連續7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下,并創近3個月新低。其中,關鍵指標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繼續處于收縮區間,反映中國經濟下滑壓力較大。為防止經濟出現硬著陸風險,政府可能繼續采取偏松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出現動蕩。
從當前政策來看,央行宣布從3月1日開始降準0.5個百分點,除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抵消外匯下降帶來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向市場傳達貨幣趨松的信號,預計年內仍有多次降準的可能。同時,央行繼續開展MLF操作,下調6個月與1年期利率,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提高了市場活力。
房地產上漲預期未證偽
從銀行貸款結構來看,個人住房貸款占銀行貸款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幾,相對于西方國家40%—50%的比例來說還是比較低的。杠桿方面,中國居民杠桿率在40%以內,低于主要國家水平,這就給了政府通過房地產拉動經濟的空間。
另外,房地產價格火爆局面主要出現在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漲勢有限,這說明中國房地產格局逐漸趨向合理,房地產本身不存在崩盤的風險,房地產價格上漲預期難被證偽。房地產銷售面積增加將促進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電器的消費,加之當前是消費旺季,下游加工企業訂單量逐漸增加可能性較大,開工率將逐步提升,進而提高銅的需求,推動銅價反彈。
中長期供應過剩格局難以改變
當前原料供應充足,2016年中國冶煉廠和國外礦山簽訂的銅精礦長單加工費基準價遠高于冶煉廠成本,企業利潤仍較為可觀。同時冶煉企業簽單比例較高,不會存在缺貨風險,煉廠除計劃內檢修外,不會刻意停產,預期計劃的35萬噸減產量將被大打折扣。
從庫存上來看,當前全球庫存逐漸向國內轉移,截至上周,上期所庫存已經攀升至27.6萬噸,處于歷史高位。并且,進口銅仍存在增加的可能,一方面滬倫比值較好導致訂貨增加,另一方面銅融資功能增強也使得庫存向國內流轉。但我們認為這是不可持續的,高庫存最終還是要被實體經濟消化,但過程比較漫長。
我們總的觀點是,短期銅價存在持續反彈動力,但中長期銅空頭趨勢未發生改變,仍會繼續尋底。在具體操作上,短期可逢低試探性輕倉做多,價格最高看至40000元/噸,消費高峰過后仍以逢高拋空為主。 |